News attention

新闻关注




%{tishi_zhanwei}%

11

2020

-

02

科研快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研究进展(十一)


1. 2019-nCoV疫情快讯 

■ 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透露,从元宵节到现在,又有辽宁大连、锦州两支医疗队的千余名医生和护士告别家人,紧急赶赴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的患者救治工作。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累计从全国调派1192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而关于气溶胶传播问题,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发布会上表示: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数病例是可以追踪到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这个情况符合当前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一些特征。

■ 具体什么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过程中,因为失去水分,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核,就形成了飞沫核,这个飞沫核可以飘到更远的地方造成远距离的传播,这个就是气溶胶传播,一般情况下在特定的环境里面,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比如说在一些临床气插管中,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 关于频繁出现检测呈现假阴性的情况,有关专家解答道:“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检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也不例外,它检出假阴性也是在所难免,同时检测检出率的结果也和患者本身病情轻重程度、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取样采样的方式方法和实验室自身的检测条件等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确诊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要是检测结果阳性,我们可以确诊为新冠肺炎,初次检测结果阴性的属于疑似病例患者,按照卫生健康委现行诊疗方案的要求,需要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观察。”此外,本次发布着重讲解了疫情防控中重要生活物资的生产保供情况。

■ 2020年2月7日,北京大学陆林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题为“2019-nCoV epidemic: address mental health care to empower society”的通讯文章。2019-nCoV疫情的爆发引起公众担心和心理健康压力。越来越多的病人、疑似病例以及受影响的省份和国家,引起了公众对被感染的担忧。谣言和错误信息加剧了这种流行病的不可预测的未来,这些通常是由于错误的新闻报道和公众对健康信息的误解所致,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在春节假期期间,进一步的旅行禁令和一些行政命令要求隔离旅客,这可能在试图控制疫情爆发时引起了公众的焦虑。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专家提出了六项应对精神压力的建议:其中包括评估所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加强社会支持系统(例如家人和朋友),消除与流行病相关的谣言,在安全条件下维持正常生活,并使用心理社会服务系统,特别是针对医护人员,患者,家庭成员和公众的电话和互联网咨询。这些建议,对于抗击疫情有积极及重要的作用[1]。

2. 2019-nCoV生物学研究进展

■ 2020年2月7日,Cell 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 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蒋太交课题组、吴爱平课题组和程根宏课题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题为:Genome composition and divergenc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originating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地区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之前爆发的SARS病毒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组组成和蛋白序列水平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了解2019-nCoV的真正起源和后续演变趋势。

现有研究表明,2019-nCoV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在基因组序列上有80%左右的相似性,与蝙蝠中发现的SARS类似冠状病毒有90%以上的相似性。然而,对于这一新型冠状病毒与进化上邻近的SARS或SARS类似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差异性,还没有得到深入解析。

■ 本研究中,通过对首次公布的2019-nCoV基因组进行注释,发现该新型冠状病毒编码至少有27种蛋白质,其中包括15种非结构蛋白(nsp1-nsp10,nsp12-nsp16)、4种结构蛋白(S、E、M和N)和8种辅助蛋白(3a、3b、p6、7a、7b、8b、9b和orf14)。基因组编码蛋白的组成上大部分和SARS-CoV一致,但是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比如2019-nCoV缺失了SARS-CoV编码的8a蛋白;编码的8b蛋白(121个氨基酸)的长度要长于SARS-CoV(84个氨基酸)等;二者编码的3b蛋白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附属蛋白的组成性差异,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和此前爆发的SARS-CoV可能存在着一定差异性的致病机制。

■ 此外,通过系统地比较2019-nCoV与SARS和SARS类似冠状病毒两组病毒在每个编码蛋白上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总共380个差异性氨基酸位点。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毒的Spike 蛋白上,2019-nCoV与SARS病毒的差异位点分布在SARS病毒受体结合部位周围和SARS病毒的抗原表位上。这些蛋白质水平差异可能有助于揭示2019-nCoV与SARS病毒在传染性和致病力上的潜在差异[2]。

■ 2020年2月6日,瑞士科学家David Baud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通讯通过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CoV)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CoV)孕产妇案例,预测了2019-nCoV对孕产妇的影响。考虑到2019-nCoV的致病潜力似乎与SARS-CoV和MERS-CoV相似,孕妇严重感染的风险增加。在严重并发症之前没有冠状病毒感染的具体临床症状,2019-nCoV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孕产妇和/或围产期不良后果。作者建议对妊娠期间任何疑似2019-nCoV感染进行系统筛查。如果确认2019-nCoV感染,建议对母亲及其胎儿进行长期随访[3]。此外,先前已有报道称,武汉儿童医院确诊两例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最小的确诊新生儿出生仅 30 小时,该新生儿母亲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这一消息提示2019-nCoV可能存在母婴垂直感染传播途径,应引起重视。

3. 2019-nCoV流行病学研究 

■ 2月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0位作者共同完成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医学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发表。(注:medRxiv的论文均未经同行评审。)

■ 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最长可达24天。
■ 同时,仅有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而31.30%的患者曾到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这为新冠肺炎人传人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 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87.9%)和咳嗽(67.7%)。腹泻是少见症状。潜伏期中位数为3.0天(范围为0至24.0天)。入院时接受肺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典型特征是毛玻璃样阴影(占50.00%)和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同时,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而言,在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严重病例会有突出异常,如: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C反应性升高蛋白水平等。
■ 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5.00%、2.18%和1.36%。钟南山等人在论文中表示,和之前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两项研究相比,基于更大的样本量和在全国各地招募的病例,最新研究得出的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变低(1.4%)。当计入广东省的试点数据时,病死率更低(0.88%)。这是因为广东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可能共同促进了广东省新冠肺炎病死率的显著下降[4]。
■ 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近日接受了《知识分子》访谈。陈教授指出,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新冠病毒感染后,死亡率水平明显低于非典(但仍显著高于流感)。此外,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的风险较低,可能与免疫力强有关。但此次疫情发展更为迅猛,波及范围更广,已被世卫组织列为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关于目前各种预测模型的参考价值问题,陈教授表示,对于各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因为建模需要特定参数和徦设条件,在疫情状况尚不完全明了,或实施大强度的干预措施后,许多参数的估算可能有较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影响预测的准确性。因此,在疫情发展的各个阶段,应根据收集的数据,定期调整预测模型,以期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 判断一个病毒传染性强弱以及流行趋势,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基本再生数(R0),即在病毒自然传播情况下(假设无干预,所有人都缺乏免疫力),一个感染者所能传染的人数。
■ 既往冠状病毒导致的大规模疫情暴发中,R0值的范围介于2.0-4.9之间。如疫情初始R0值为4.0,则必须通过隔离等各种防控措施阻断75%左右的病毒传播,才能防止疫情持续增长。2003年的非典,疫情最初暴发期的R0值为2.9,在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防控和隔离措施后,R0值很快降至0.4。对此次新冠病毒所致的疫情,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所报告的R0值不尽相同,有的为2.0,有的估算高达6.0,目前比较公认的R0值约为2.7,提示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每六天左右,感染人数即可翻番。而关于全面解除疫情有何具体标准,陈教授表示,从流行病学角度,判定一次重大疫情彻底结束的一个通用标准,就是在最后一个确诊的病例痊愈出院后,在病毒感染最长潜伏期的两个周期内没有再出现任何新发病例。就本次新冠肺炎而言,如果潜伏期最长是十五天,那么最后一个病例出院一个月后没有新发病例的出现,才能算本次疫情完全结束。

参考文献:

[1] Bao Y, Sun Y, Meng S, Shi J, Lu L. 2019-nCoV epidemic: address mental health care to empower society. The Lancet 2020.
[2]  Wu et al., Genome composition and divergenc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originating in China, Cell Host & Microbe (2020)
[3] Favre G, Pomar L, Musso D, Baud D. 2019-nCoV epidemic: what about pregnancies? The Lancet 2020.
[4] Guan W-j, Ni Z-y, Hu 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medRxiv 2020:2020.02.06.20020974.

 

供稿 | 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科研部

编辑 | 鲍 啦